“减负增效”从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开始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减负增效”的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数学组认为数学离不开一定量的解题,而只有通过设计有效的练习才能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有效,才能使学生真正事倍功半,所以数学组就练习设计这一方面也有了我们的一些新举措和体会,这里也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1、精挑细选,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我们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掌握它的节奏和密度是至关重要的。一节好的数学课与之密切相关的就是匹配的练习设计。我们总说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数学组通过整理筛选形成一到五年级的题库,通过每年的更新,不断完善题库的质量。每位数学老师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建立错题集,一是为了帮助自己更了解学生,二是为了之后的教学做铺垫。从学生角度来说,引导他们养成错题本的习惯,也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单元复习工作。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手边有各种各样的参考书籍和题包,每节课前,每次练习,我们都会进行筛选,选择这节课合适的配套练习来进行课堂教学。选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数学老师普遍都反映以前出练习,总是不放心,很多基本题型总是需要带着练,而现在我们的练习往往更有针对性,减少机械性地重复练习,达到减负增效。数学虽然不像语文,是以一课课的形式存在,而数学每天教授的内容也往往围绕一个知识点,层层递进。例如在教授计算法则的时候,一条计算法则是分层几句话进行教学的,每个课时解决的内容是不同的,那么这时候就需要老师选择,选择一些适合本知识点的题目,而不是每课时都带着所有一起练。可能这个课时我们以横式教学为主,可能这个课时我们以算法教学为主,可能这个课时我们以竖式教学为主,配套的针对性练习也都是有侧重的。

 

2、转变观念,合理分布练习的比重,从而达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从这几年的绿色指标测试情况来看,数学的题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以往的定势计算和应用占大比重,概念能力占小比重,基础、变式、综合的老三样,比重也都在慢慢发生改变。现在的题目往往偏重于考察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变式题目,不再一味地要求一个答案,而更多地是考察学生解题的过程和解题的思考方式。更多的数学题目和生活实际密切相连,他们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更贴近过程的评价。通过数学组老师的做题和分析,比较和思考,我们认为在练习的设计中,我们也要逐步调整题目的比重125,设计一些动脑筋这类的分层题,鼓励孩子去思考,去走进数学这个美妙的花园。一些人会有这样的误解,认为比较复杂的题目、比较搞脑子的题目就一定是奥数题目,其实不然,奥数其实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我们鼓励孩子去思考,去想。而且很多数学老师已经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引导,让孩子每天推荐和讲授一个数学趣题,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放下架子,改变传统的练习模式,从而达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第一个改变是从练习的形式来说,以往练习的形式局限于笔头的计算练习和应用题练习为主,通过这样的练习以巩固知识点。我们也借鉴文科练习的形式,将数学传统形式笔头转换成一些口头的练习。我们认为过多地做重复笔头练习是无效的,何尝不能让学生转换成口头练习呢?例如,在应用题的练习中,我们就不再只是让学生做,而是通过控制题量或者甚至只要求学生说,调整练习的形式。与其让学生做了一大堆题目还是一知半解,还不如让学生真正理解一些题目,自己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可以怎么做。之所以换成口头练习的形式,一是因为减轻学生疲于笔头作业的困扰,二是因为我们发现有的孩子会做不代表理解,会做不代表掌握。通过口头说的练习,达到真正的巩固。配合口头练习,我们加以适时的评价,每周抽时间轮流让每个学生说几题,这样可能既达到作业的效果,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第二个改变是从练习的设计者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现在的孩子更希望被老师肯定,所以练习也可以不单由老师设计,何尝不能采取学生互助的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做小老师的工作他们还是比较乐意做的,对于这些学生他们也会觉得有成就感,学生帮助学生出练习,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孩子可能问同学比问老师,主动性会更高一些。每周到了周末,有的数学老师也尝试改变,让学生形成一对一的互助组合,由好的学生周末根据本周的学习主题,自己出一些题目,到了下周利用一周的时间把自己的题目,让组队中基础比较差的小朋友去做,帮他校对和讲解。互助是的练习模式对于一些学生自主性较强的孩子,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对于另一些孩子,这样的练习模式也比较容易接受,学生之间也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化繁为简,用好、用活、用透题组练习,从而达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数学老师一致赞同的题组策略,很多老师在设计练习,把它贯穿其中。它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是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发散,提供问题的背景,提示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在练习的第一个层次,我们以简单题入手由浅入深,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在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把较难题改成多变题目,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对难题也能产生兴趣。同时我们还尝试引导学生参与题组的改编和改变,自己能够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进行改变,对已学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不就题论题,能多思多变。很多数学老师用自己的实例证明了在练习中采取题组设计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减负增效。因为这样的练习设计帮助学生吃透一类题目,而不是不断的重组炉灶。不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达到练习的目的。

 

5、适时评价,及时反馈和中肯评价,从而达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设计再好的练习,最后是要用在孩子的身上,所以很多数学老师也对练习的评价做了一番讨论。我们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的自控性比较弱,所以有的老师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就采取边走、边批、边纠正的方法,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对于课后的练习,更多地老师采取面批,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另一方面,很多数学老师也开始更多地关注过程性的评价,而不是仅仅看最后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