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处计划

德育处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历届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市区教育“十三五”规划、2017年静安区教育局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根据学校新学期工作总体部署,以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为核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立德树人,整合多方资源,深化协同创新机制,努力打造促进学生个性与共性和谐发展的成长之路。

二、            工作重点:

以迎接“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评审为主线,切实挖掘闸北一中心的行规特色创建,梳理闸北一中心的行规教育框架、形成闸北一中心的行规评价体系。

三、主要工作

1、加强德育骨干力量的研究性学习,深化班主任专业化研究道路,提升班主任的育人水平

   我校班主任以成熟期教师为主,工作中已经形成自己的带班模式,本学期继续依托将在童心班主任风采展的平台,挖掘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形成书面案例,以推动年轻班主任的成长。

   我校年级组长是一支德育骨干力量,在工作中要形成一定的课题意识,围绕上海市德育课题《 班主任风格与学生行规养成的影响初探 》进行专题研讨,同时,年级组长也承担着品社教研组的任务,完善等第制环境下品社学科的考查评价方案。

   完善年级组长评价方案,对班主任星级考核方案进行专题讨论,以形成闸北一中心班主任星级评定的试行稿。

2、树立“以德为首”教育观,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和身心综合素养

加强两纲教育,培养童心好少年

继续贯彻学校德育的八字方针,以儿童喜欢的方式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寓教于乐。利用学校文化节、传统节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区德育活动要求,组织开展好安全教育周的宣传活动、参加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学雷锋”活动,启动区域“美德少年”的活动,“读书明理”的主题活动。

结合学校计划,组织好开学典礼、开展好红色民俗节活动、协助各学科组开展好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

2、深化学校德育品牌建设,提高育德能力。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特色品牌“童心圆系统”建设。开展“ADHD”儿童的研究,加强与医院、专业机构与社区的联动,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课程》课堂实践研究,提升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实施质量。

深化少先队“自主课堂”实践研究。

在上学期我校少先队活动课进行区域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团结、活泼这两个少先队队风的研究,提高少先队“学生自主课堂”品牌的市区影响力。

学校教育继续推行小先生制,少先队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四自”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管理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3、迎接上海市中心学行为规范示范校新一轮的评审。

本学期,我校德育将以迎接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申报工作为重点。

进一步梳理我校行为规范品牌特色,做好创建工作。

1)形成氛围

校园营造“童心苑”文明校园环境。开展“童心童言话童规”“跟着诗词学礼仪”“蔷薇花下童心语”激励学生“懂规矩、讲礼仪”开展“最美班级”的建设,打造班级“名片”,提升班级文化。

形成“童心校园行规之路”的学生自创行规画廊,通过学生自己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欣赏,自己感悟从而达到自行教育的目的。

2)提升课堂

我校是区域行规示范中心组的成员校之一,在上学期参与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网络课程的拍摄后,本学期,将继续参与区行为规范养成手册的编写任务,同时切实落实课堂实效,上好每一堂行为规范课。

本学期将围绕静安区首届小学行规课堂教学技能风采展示活动,开展好我校行规教育课大奖赛活动,使我校的行规课堂达到规范化、效益化。

3)拓展阵地

我校创始人陈鹤琴老先生一直提倡要培养儿童在社会上做一个健全的公民。所以,我们不仅把德育的活动阵地落在校园内,还拓展到身边的苏河湾地区,进而延伸到社会。

德育工作校内与校外共同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我校将结合《静安区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意见》,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将行为规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进“童心公益服务站”“我是苏河湾小公民”“我是交通小协警”带着领巾看上海“等社会实践活动,把行为规范切实落实在社会中。

4)形成队伍

   通过班主任例会制度,继续发扬童心班主任风采,以挖掘班主任队伍中的有特色的行规教育亮点。通过交流、分享,从而使初职班主任能上行规课,成熟班主任上好行规课,德育骨干教师总结行规教育特色。

5)课题引领

学校的行规教育不能落于普通的检查评比,更要建立有效的行规体系,形成学校的品牌特色。通过资料学习,案例研究,数据统计等科学手法完善市德育课题的撰写,使我校的行规教育真正赋予生命力。

4、优化家校共建机制,促进家校一体化。

  本学期加强三级家委会的管理与建设,定期开展校级家委会的交流会议,完善相关的管理工作机制。加强与区家庭教育中心的对接,引进好的家庭教育品牌项目,鼓励家长参与与家庭教育中心的互动。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做好专家讲座,家长成长工作坊等特色课程建设。积极创建区家庭教育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