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鼓励驱散阴霾 陪伴疗愈心伤

鼓励驱散阴霾 陪伴疗愈心伤

          —记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王慧教师事迹

这天,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的校长室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她不是本校的家长,而是本区的另一所小学的学生家长。她不仅带来了锦旗,还拿来厚厚一摞的奖状,她情绪激动地向徐校长讲述了孩子的巨大变化,说到动情处还不禁潸然泪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随着这位家长的讲述,让我们渐渐明白了发生在王慧教师和她的孙女乐童(化名)之间的感人故事。

 

乐童发髻俏丽,两鬓光洁,没有一丝乱发,笑靥如花。如果不是乐童奶奶百感交集的诉说,谁能想到眼前这个身着靓丽舞衣、满脸自信神采的女孩多年来饱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折磨?

    乐童7岁时,奶奶发现孙女的情绪波动很大,注意力无法集中,常常无端觉得害怕,暴躁起来就乱砸乱摔,把房间搅个天翻地覆,甚至还有自残行为。注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章依文教授的诊断结论让奶奶觉得“天塌了”。

    “为什么偏偏是我孙女‘中奖’?”奶奶讲到伤心处,悲戚难掩。2014年年底,在章教授的推荐下,奶奶联系到了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心理教师王慧,乐童开始接受医教结合的干预治疗。王慧的出现,为这个陷入绝望境地的家庭带来一丝希望的曙光。

“沙”之纽带搭心桥   游戏疗伤解心结

    为了更好地了解乐童的心理问题,探明她的病因,王慧使用了被广泛应用的心理疗法“沙盘游戏”,让乐童自行选择各种微缩模具,摆放到铺满细沙的沙盘里,形成一幅幅场景,这些场景是对她内心世界的映射,将渴望、恐惧等具象化。

治疗初期,乐童面对陌生人、新环境的不知所措和恐惧排斥显而易见,玩“沙盘游戏”时,她整个人缩在沙盘后面,两只小手紧紧地扒住沙盘边缘,一双眼睛小心翼翼又充满防备地看向对面的人。渐渐地,在王慧的温和对待和循循善诱下,乐童能独立创作出一幅幅沙盘模型作品。王慧发现,在乐童的“沙盘世界”里,模型总被一件件单独摆放,显得十分“孤独”,而代表“家”的房子出现频率颇高。王慧分析后认为,这是她缺少父母关爱,非常渴望家庭温暖的表现。

    原来乐童父母性格不合,分居多年,父亲对她关心甚少,母亲一周才见一次面,感情淡漠。如果不是王慧,小乐童的家人根本想不到家庭破碎对她的伤害和影响有多大。“她每次在公共场合看到别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吃饭聊天,都要盯着看半天,我和她妈妈都以为她是嘴巴馋,跟王老师聊过后才明白原来她是羡慕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疼爱。”奶奶说着忍不住红了眼眶。

    亲情的缺失使乐童异常敏感,自卑、愤怒、没有安全感等负面情绪逼得她焦躁不安、攻击性强,更无法享受到童年应有的无忧无虑。而“沙盘游戏”的妙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判断儿童心理症状的途径,也是让儿童发泄、表达负面情绪和攻击行为的工具。王慧说:“沙子的触感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十分柔软,儿童用沙游戏的过程也是一种宣泄和释放,所以沙子还有神奇的‘自愈’功能。”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乐童的沙盘作品的内容和色彩也越来越丰富。

温情陪伴不言弃    默默付出不求报

    王慧的本职是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的专职心理老师,平日里的教学任务繁重,只能在每个周末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乐童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近三年来,她不但没收过一分报酬,反倒时不时自己掏钱买些小礼物送给乐童,希望孩子能感受到更多关爱。

    起初,乐童情绪爆发的频率非常高,每周总有四五次,每次短则二三小时,长则大半天,爆发时她扔、撕、扯、哭、叫,把家里破坏得像台风过境,还在自己的胳膊上抠出道道血印,把头皮都扯破,最糟糕时曾叫嚷着要跳楼自杀。面对这样的孙女,年近古稀的奶奶身心俱疲,绝望地崩溃大哭。

    王慧的心理干预介入后,开始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心理治疗是一个极缓慢的过程,期间还会有无数次病情反复。在这场残酷的拉锯战里,比的就是谁更有耐心。儿童期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只要治疗得当,是能够控制甚至治愈的,王慧现在所做的,就是对乐童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引导和纠正,防止她在18周岁前的人格形成期里形成冲动型、攻击性、反社会人格,“要把有长歪苗头的小树苗扶正过来,如果越长越歪,那就为时晚矣。”

    王慧深知破碎的家庭是乐童的心病,于是她用“碎了的拼图再也拼不回原样”作比喻,使乐童慢慢接受父母不可能再走到一起的现实,不再为此愤怒难平,动辄“发作”。渐渐地,奶奶发现孙女“发作”的时间间隔变长了,更令老人感到欣喜的是,可怕的自残行为似乎也消失了。

为了孙女的病,奶奶变成了一个“不识趣”的人,孙女“发作”不分昼夜,她经常三更半夜给王慧发微信求救,但不论多晚,王慧每次都大段大段地及时回复。奶奶心中把王慧当成救命恩人一样感激,说到动情处几欲哽咽,但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只是坚强地摘下眼镜抹了抹脸,又把眼泪硬生生吞了回去,语带颤抖地说:“王老师在我想放弃的时候开导我,在我没办法的时候为我想办法。孙女是自己的,我都有受不了想放弃的时候,她一个外人却总是劝我要咬牙坚持,说她会陪着我们一起走下去,慢慢来,一切都会变好的。”

正面鼓励除自卑    发挥特长找自信

奶奶有一个十分珍视的文件袋,里面收藏着乐童在拉丁舞、民族舞、绘画、学业成绩等各方面获得的奖状,这些荣誉得来不易,凝结的不仅是辛勤的汗水,还有对自我否定说“不”的勇气。王慧是这些成绩背后当之无愧的大功臣,是她的鼓励和建议,让奶奶放下心理包袱,开始为乐童留意起她感兴趣的课外活动。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要细心发掘,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可贵的闪光点。在王慧眼中,缺爱的乐童虽然比其他孩子更容易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但她其实多才多艺,就像一块蒙了尘的璞玉,擦去脏污,用爱雕琢,依然能绽放独特的个性之美。与同龄小伙伴的一次次接触中,乐童有了走出孤独世界的机会;聚光灯下的一次次表演中,乐童渐渐树立起自信心,不再为“自己样样都不行”而沮丧。王慧说:“心理治疗不是万能的,它为处于彷徨困境中的人提供一把支撑的拐杖,但最终人生的道路还要靠他们自己迈步走。”

热心公益送关怀    赠人玫瑰留余香

    自王慧担任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以来,学校在学生心理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4年被评为上海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2015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在学校教学楼一楼的走廊里,“王慧信箱”被摆放在醒目的位置,学生们只要有什么不开心或感到困惑的事,哪怕只是想找人倾诉一下,都可以随时往信箱里递纸条,和王老师约个时间聊聊天,谈谈心。

    除了校内工作,王慧还积极投身到各项公益活动中。2012年,她远赴四川都江堰,为当地的一所幼儿园无偿送去亲子爱心讲座,讲座当天的情况异常火爆,就连幼儿园的走廊上都站满了人;炎炎夏日,她为临汾街道社区的孩子们讲述青春期的卫生知识和如何应对青春期所带来的各种烦恼,当天会场空调发生故障,她顶着40多度的高温,没有一句怨言;重阳佳节,她一大早就冒雨赶到北高居委会,为社区居民提供孩子入学、家庭教育等咨询服务······

王慧从事着一份崇高的职业,奇妙的是,在帮助他人掌握人生方向盘的同时,她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因为心理学而改变。曾经她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与正处于叛逆期的儿子沟通,了解青少年心理,她萌生了学习心理学的念头。重回校园,从零开始,心理咨询师二级、沙盘治疗师中级、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健康专业硕士学位······一张张证书是她不断自我挑战的证明。在此过程中,她与儿子的关系也在发生改变,母子之间不再“隔着一堵墙”对话,而是成为能互相分享、互相鼓励的朋友。回想起这段经历,她不无感慨地说:“心理学不仅助我助人,也助我自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征途上,王慧老师始终坚守着自己爱的信念,坚定地走好每一步,用自己的努力不断为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解决痛苦,带去欢乐,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她,是幸福的。